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车快报 > 正文

走出去”的苏州工业园区(组图

类别:新车快报 日期:2015-7-1 16:25:53 人气: 来源:

  苏州古城以东,金鸡湖畔,一座活力新城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相比老苏州,这里虽无“世界文化遗产”的厚重显目,也无苏式园林中万人接踵的胜景,却同样底蕴深厚,源远流长。这座新城更是被本地人誉为“洋苏州”,不嘈杂、精致又不失时尚、国际范十足。这是苏州人引以为豪的现代版本,它融入老苏州的历史积淀,又诠释出新时代苏州接轨世界的豪情壮志。

  很难想象,在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江南传统水乡的景象。也仅仅是二十年,苏州工业园区昂首阔步,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以占苏州市3.3%的土地、7.4%的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榜首。

  如今的它,已乘风出海,发展成一种可在中国其他地方复制的模式。苏相合作区、苏宿工业园、、苏滁现代产业园以及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共建霍尔果斯口岸开发区的设立,都在借鉴着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的模式。

  现代快报记者 柯强

  从新加坡到苏州

  新加坡裕廊工业区是亚洲最早成立的开发区之一,依靠园区内的8000多家跨国公司和高技术制造业公司,直接贡献了新加坡25%的P,使新加坡从一个缺乏资源、工业基础落后的弹丸之地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合理的制度安排、超前的发展规划以及先进的管理方式,是裕廊工业区的核心竞争力。“中新合作开发”这一全新的模式将新加坡的先进经验带入了苏州。1994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苏州市同新加坡合作开发建设工业园区,这一合作项目的启动,把这里变成了现代工业的示范区,

  时至今日,苏州工业园区以约占苏州市7%的工业用电量,1%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2%的COD排放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注册外资、到账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已经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开发之初,由中新双方规划专家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验,编制完成富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总体发展规划,率先引入“白地”“灰地”“弹性绿地”等,对短期内不明确用途的地块实施弹性控制,有效提高土地开发效益和集约利用水平。目前,园区开发现状与20年前的总体规划蓝图基本一致,为投资者营造了可预见的、低风险的投资。

  园区的开发也得到了国家、江苏省、苏州市很多方面的支持,在项目审批等方面下放给园区很多的权限;同时,园区也以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和压缩行政收费等措施来吸引投资,打造服务型。

  如今,金鸡湖畔美观整洁、井井有条,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将产城融合贯彻始终,打造出一座现代新城。诚品书店在的第一家分店落户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高校云集、科研创新和居住生活让人倾羡;阳澄湖湖畔生态怡人,半岛上更是云集了奕欧来、捷安特环湖自行车驿站、澜庭度假酒店等众多购物、休闲、养生场所,成为苏州人休闲度假首选之地,“三湖联动”模式的让这座新城焕发出无限生机。

  “园区经验”花开各地

  如果说在第一个十年,苏州工业园区注重从新加坡引入先进管理经验,并成功复制创新,建设了国际领先、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开发区之一;那么第二个十年,苏州工业园区则开始谋划让“园区经验”走出苏州。

  2006年,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启动,这是 “园区经验”出走的第一站。一边是资源丰富但发展不充分的苏北,一边是土地、承载力、劳动力成本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的苏南,它们有理由走到一起。

  来自苏州江阴的长电科技,是目前苏北最大的IT类高科技企业。“宿迁公司目前年销售额达3亿元,全部投产后年销售额预计产能将达到50亿件,占到长电科技总销售额的一成以上。与此同时,宿迁公司人力成本大幅降低使总成本减少近半。”长电科技宿迁公司副总经理王达在北迁宿迁后感慨道。

  “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苏宿工业园同样遵循产城融合的开发,先工业后商住,吸引企业入驻,进而推动农民向企业工人的角色身份转换。”宿迁市副市长、苏宿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主任方文浜是苏州工业园区派出的管理团队一员,他们带来的“园区经验”让宿迁华丽转身。

  如今,苏宿工业园区有各类企业99家,总投资247亿元,截至2013年底,苏宿工业园已累计实现业务收入160.6亿元,以占宿迁市0.16%的土地创造了全市2.3%的P和4%的工业增加值,连续5年位列全省共建园区考核第一。

  苏滁产业园则是苏州工业园区旗下中新集团走出江苏与安徽省跨省共建的第一个项目,在系统性编制产城一体规划后,苏州模式被复制到滁州,“园区经验”的优势显露无遗。仅两年时间,苏滁产业园已签约引进项目37个,协议引进资金约180亿元,形成以电子信息、健康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园区。

  此外,借助“园区经验”谋得的还有号称苏州工业园区“走出去一号工程”的苏相合作区,以及中新集团与江苏南通合作的。

  可复制的“园区经验”

  创立于1946年的楼氏集团,是世界助听器领域最富权威的制造厂家。1996年,楼氏电子在苏州工业园区启动区内成立,但伴随着园区土地资源的日渐紧缺,楼氏电子的扩张及生产线升级成为一个难题。

  “根据集团的全球化资源整合布局,将自动化生产线放在苏州,打造成全球生产,但是园区内没有充足的土地资源,产能升级扩张需要另辟空间”,楼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硅麦克风事业部总经理濮玉兵向记者讲述着他们“成长的烦恼”。

  因为投资额大,苏州工业园区先后向他们推介了南通、宿迁等合作共建园区,而楼氏电子不愿外迁。2013年11月,楼氏电子在苏相合作区开工建设新厂房,2015年1月将要投产。据介绍,苏相合作区承接着苏州工业园区产业转移的重任,在苏州工业园区“退二进三、优二进三”战略影响下,扩张型企业和孵化成熟的创业型企业多会选择邻近的苏相合作区。

  已有落户企业500多家的苏通科技园,亦有多数企业由苏州工业园区推介引入,依靠“园区经验”,这里已然成为又一投资热土,依稀有十年前苏州工业园区的影子。

  “最初公司计划落户苏州工业园区,在园区推介下,最终选择了一江之隔的南通,这里也非常好。”苏州广岛铝工业(南通)有限公司总经理冈茂宪三说。苏通科技园由苏州、南通两市联席会议决策重大事项,发展、管理模式与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开发”相似,采用主导、公司企业化运作的模式创造优质的亲商服务,先进的软件转移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入驻,助力苏通科技园的腾飞。

  “园区经验”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将先进的规划和管理经验结合当地实情,因地制宜培养自身的比较优势。滁州位于皖江城市带,可便捷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土地、劳动力等初级生产要素充沛,人口、土地红利优势明显。滁州锦富电子有限公司是苏州锦富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面对劳动力成本的高企,他们选择在苏滁产业园建立新工厂,将南京工厂70%的产能转移到了滁州,无论是投资成本、运营成本还是交易成本,都得到了显著的减少。

  苏州工业园区借船出海,将二十年前从新加坡习得的经验带到合作区,共享园区开发建设成功的,既拓展了自身发展的空间,更将园区品牌擦亮和。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CopyRight 2002-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